松菸,台北人假日休閒最常去的展覽空間之一。其建立於1937年,前身為日治時期的「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」。2001年確定成為台北市第99處市定古蹟,並於2010年調整轉型,名稱也改成「松山文創園區」。園區內保留日治時期的工廠建築,並進駐書店及文創單位,不定期在空間內舉行展覽或市集,成為創意能量來源與散播都市活力的重要據點。文、攝影/呂子安
日據時代背景 古蹟也能成為新潮流
但你知道,在園區內大大小小的空間裡,有一個「書澡堂」嗎?封存半世紀的松菸澡堂,其設計是提供給煙廠工人盥洗之用,讓工作後的一身煙味得以清潔去除。而這個古蹟也保留在松菸北側澡堂,並由柏成設計、太研設計共同規劃設計,改造成極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閱讀空間。
洗滌心靈、重新灌溉的三溫暖
書店共分成三塊:「泡書區Book Bath」、「澡堂區BathHouse」、「戶外花園Breathe」。走上小坡道,映入眼簾的就是開闊的「泡書區Book Bath」。延伸泡澡的概念,以階梯式的座位與書架,層層堆疊出「下沈式閱讀區域」。讓閱讀這件事,不只是打開書本,更多了一個下沉的動作,讓身體有參與感,閱讀起來更有感!
不僅如此,除了讓全身泡在書本裡之外,討論與交流也是古代澡堂的重點。所以設計師將中島大桌置於底部中央,可以作為討論區或展覽區,成為知識的沙龍。通過一個小門,又是另一個驚喜!「澡堂區BathHouse」保留了日治時期半圓形澡池設計,以及天井、窗紋及花磚等等極具風味的歷史痕跡。進入這個場域彷彿回到那個資訊封閉但專心尋找真相的年代。新舊融合的設計下,在這半圓形的空間裡乘載了歷史與新潮,自由的容量沒有稜角,適合靜下來大膽讓思緒奔馳與創作。
讀累了?到戶外花園休息一下吧!
第三塊區域「戶外花園Breathe」,原先是澡堂的天井,在景觀設計師吳書原的設計操刀下,將荒煙蔓草重新整理,引進各種台灣原生植物,使蔓草成為極具生命力的花園。在腦袋打結或缺氧的時候,換個地方呼吸,心靈得以被灌溉與修復。
用創意,拾回圖書館的重要價值
這個聚集100種以上國內外設計雜誌、2萬本平面、工業、建築、服裝、藝術…等等的書澡堂,只要一次入場券,就能讀好讀滿這些令人心動不已的設計書籍。入場券的設計也很用心規劃,以早期圖書館會用的「書後卡」為發想。這個在兒時回憶裡扮演了重大角色的書後卡,是提醒歸還書的唯一物品。手寫上名字、借閱時間、歸還時間,或是讓管理員生氣的頑皮塗鴉…都是電腦化後不能取代的浪漫。這份回憶延伸設計成入場券,並邀請各界設計師或名人來推薦書單。筆者拿到的是政務委員唐鳳的簽名入場券,這份意義讓人願意在這個不用紙本的年代,保留這薄薄、卻充滿心意與回憶的一張紙。
一個隱身在偌大菸廠裡的澡堂,是過去洗滌工作疲憊的場域,卻搖身一變成為圖書館。我敬佩主理人不止用古蹟帶我們鑑往知來,還翻新轉換成閱讀思考的場所。在紙本書籍成為夕陽產業的現代,圖書館也逐漸縮小凋零。但透過這樣的特色建築,與懷舊復古的內容設計,希冀讓新舊世代都能重新享受書本的美好。
--
不只是圖書館 Not Just Library
地點: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(松菸口)
入場票價:全票80元、學生票60元、月票500元
官網:https://www.tdri.org.tw/service-and-space/not-just-library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