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築

半畝塘品牌故事 | 江文淵 | 半畝塘 20年豐收成果 在都市中造一座山


    致力於土地關懷及環境友善為任的半畝塘環境整合團隊,1997年由建築師江文淵創辦,承接建築、室內、景觀設計,2006年投入建設開發事業,以「開發一塊地還給地球更多的綠」為理念,整合建築產業的上、中、下游,從取得一塊土地開始思考,全面落實都市生態開發目標。



    半畝塘這20年來,積極投入建築整合及生態開發,並從古老智慧得到啟發,提出「節氣建築」想法,講求建築順應自然而建,打造與環境共融的住宅。



    日前半畝塘舉辦20週年豐收記者會,邀請各家媒體及住戶共襄盛舉,創辦人江文淵表示,在都市進化的過程中,人類不斷過度開發,原本的森林、綠地變成了柏油、水泥,引發PM2.5空汙、熱島效應日益嚴重,其中建築是環境破壞的最大元兇,唯有把自然帶回城市,才是對抗碳排放唯一的解藥,高樓種樹讓建築物產生「綠皮層」,有助於將熱轉化,為建築及環境降溫。



    竹北高鐵特區建案林立,一大片新興的重劃區,江文淵選擇在這啟動一場都市造山運動,向山學習、把大樹種進大樓,在都市中造一座山。



   「若山」系列分為三期,基地位在高鐵特區,延續著「把自然帶進城市,把人帶回自然」理念,「若山I」已於4年前完工,種植7800棵灌木、150棵大小喬木、85種可食用植物,全棟綠涵蓋率達150%;「若山II」生態開發技術更為成熟,近1千坪的基地上,種植12000多棵植栽,綠覆率全台名列前茅高達217%,江文淵表示,「若山II」家家戶戶都有一個空中合院,種植喬木植栽,環景皆綠,增加綠覆率,這也是累積經驗後所進行的設計。



    明年初完工的「若山III」社區綠覆率高達265%,種植1萬3千多棵灌木、大小喬木及150種可食用植物等,更在建築外牆打造一座樓梯,住戶可選擇搭電梯回家,或是「爬山回家」,錫葉藤的紫花將在春夏形成一座花梯,備受住戶與市民的期待,「樹,不是建築的立面而已。」


 
    江文淵表示,做生態最重要的就是先傾聽、再回應,處於被動式、誘導的方式前進,相對建築就是採強烈主導性,須靠個人意識去建造,在進行「若山」系列建築之前,半畝塘團隊已對竹北的植物、動物、溪流等生態進行調查,並在建築中規劃出動物的棲地、利用植物遮蔭,而不是當成藝術品或裝飾品。



    跟一般建商走不一樣的路,半畝塘希望蓋一棟與自然融合的建築,更希望重新找回建築與自然之間失序的關係,以及天地和諧的自然之道。半畝塘團隊已投入相當長的時間進行研究,第一座「若山I」雖已完工多年,仍持續陪伴社區住戶進行生態觀察、照顧樹木,從選種、種植到後續維養,針對每個節氣以課程講座的方式,傳遞生態知識,讓社區真正成為都市裡的一座生態人文聚落。



    江文淵表示,建築是文化最大的載體,利用建築復育生態是半畝塘20年來的成績,「技術已經不是問題。」他希望台灣可以重新思索下一個20年,讓建築延攬風光水綠,讓住戶重回自然居所,「我有信心,台灣可以做到」。他進一步談到,半畝塘團隊下一個20年目標:靠著台灣覺醒的力量繼續前進!期許引領國內其他建商一同努力把手牽起來,願台灣下一個世代的住宅都有綠意相伴,找回安放心靈的健康居所,將都市造山運動全面落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