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築

【房市評論員】新竹275億建設夢


    「歷歷維新夢,分明百日中。莊嚴對宣室,哀痛起桐宮。禍水滔中夏,堯台悼聖躬。小臣東海淚,望帝杜鵑紅」這首詩,是1898年時變法失敗的康有為,流亡東瀛時所做的,詩的內容正是感嘆當時的宮廷政爭毀掉清朝維新自強的最後機會。筆者又想起,有句股市笑話是這麼說的,當擦鞋童都大談闊論股票市場時,就是你的錢該從股市出逃的時候。這笑話套用在政治上也是一樣。差別在於,我們的生活無法從政治中出逃,而我們的經濟生活卻可能像一百多年前的清朝維新一樣,被政治玩完。

    政治優先的結果往往是,經濟的建構與發展,悉以達成琳瑯滿目的政績為前提,而非評估各個經濟體自身的比較優勢、再做戰略性的規劃和發展路線取捨。以創造項目而填充政績為前提下,經濟的策略往往先求滿足民調和民意的政策、或者先求在年度GDP中呈現績效即可。至於政府支出是否合宜、是否超支、是否舉債過度,或者投資項目是否真的符合自己國家發展總目標及優勢項目,卻罕見被嚴謹地做發展評估、財政評估、綜合評估。這樣的急功好利,當然也是因為人民往往只想看煙花燦爛,卻不願挽起衣袖、彎腰做資源回收。政客的趨迎,人民也難辭其咎。

    難忘當年十大建設的成果,台灣在思索下一世代的經濟藍圖時,永遠不脫刺激經濟的巢臼。在經濟成長下行時候,結構優化的建議往往置於書案,財經會議有如一言堂地專注討論擴張性的政策支出,國家舉債、砸大錢,GDP成長率就交得上來、政府年終經濟考核就過關了。於是乎,人人一座國際展演會議中心、一座高鐵車站、一座客家館、一座閩南館,都成為各縣市經濟顯學、未來進行式。這也就是何以筆者聽聞新竹市275億建設計劃卻無動於衷。

    新竹市日前提出了總經費高達275億的建議計畫,包括200億投入大新竹輕軌路網計畫、5億投入新竹市棒球場拆除重建、5億投入新竹漁人碼頭計畫、50億投入大車站計畫、15億投入建置國際展演中心暨客家會館計畫。又是浩浩蕩蕩的大建設!

    回顧2007年時,新竹市政府就相當積極針對輕軌計畫做過相當多次的可行性評估,當時涵蓋的區域從竹北連接新竹,再跨越到苗栗的頭份、後龍。而現今的計劃僅止於竹北與新竹、竹科三區。規模無法堪比當年。當年的竹竹苗輕軌捷運計畫或有當年時空因素限制,最後當然無疾而終。但此時的大新竹,建構捷運運輸的條件有更愈充足?我們先轉過頭看一看,台鐵內灣線,從北新竹站到六家站,再到內灣站,載客量如何?公路巴士,尤其是竹北的市民公車、高鐵快捷公車,載客量又是如何?只串聯竹北高鐵站區、竹科園區、新竹市區、竹北縣治區的大新竹輕軌路網計畫,又如何保證能發揮績效?

    至於國際展演中心與客家會館,在2010年前任許市長時期,就計畫在現今台肥一帶BOT了,當時還號稱將有4.93公頃的腹地。現在再提,無疑冷飯熱炒。一溪之隔的新竹縣,屢屢以國際會議展演中心的名目推動BOT,始終止於樓梯響而已,「狼來了」喊久,反而突顯出新竹沒有成熟的商務條件得以支撐這樣規模的展演中心。再者,看看苗栗後龍的客家大院,至今乏人問津,何必再建一座蚊子館?

    筆者理解在此刻國內經濟下行之際,新竹市政府仍有力挽的決心,林市長也是當今政壇難得肯做事而不取寵的人才,只是市政建設與經濟發展是否要走回老路子,用擴張性的財政支出來解決經濟問題?或者,是否我們應該另闢蹊徑?這實在值得再三研議。筆者也不願見到,275億計畫的提出,最後竟讓炒地皮、炒房的投機者大撈一票,而新竹要再重蹈世博館的覆轍!